李贽思想与东亚文化

陈鹏/文

李贽故居(吴 铭/摄影)

   李贽(1527——1602),名载贽,号卓吾。因生于泉州城南万寿路,自称“温陵居士”,是明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李贽思想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对明、清两代以及“五四”时期的思想文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1981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政策研究室和《人民日报》发表的《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列出83位中华民族历史上产生的杰出人物,李贽名列其中。《红旗》杂志、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编写的《中华英杰录》,李贽赫然榜上。诚如复旦大学著名哲学家蔡尚思教授所言:李贽卓识大胆,反旧传统,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第一人。中国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在为张继业教授主编的《李贽全集注》作序评价李贽:“他以激烈的姿态、激烈的言辞抨击当时社会的混乱、政治的腐败、道德的虚伪,他以犀利的言辞、挥洒的文风,向社会大声疾呼。李贽是一位有革新精神的思想家”。
  李贽自幼随父读书习文。12岁作《老农老圃论》初露才情。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乡试中举。三十五年为了“假升斗之禄以为养”,开始做官任河南辉县教谕。三十九年迁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一年携带家眷到北京等候补缺,期间开馆授徒。越三年任北京国子监博士。隆庆四年(1570年)改任南京刑部员外郎。在京五年,研究王阳明学说,受到主观唯心主义和良知说的影响。万历四年(1576年)任南京刑部郎中,开始研究佛学,提出儒、道、释三教无异同,倡“童心说”。翌年出任云南姚安知府,于斯地反对以封建伦理教条治民的“君子之治”,反对封建官吏压迫少数民族,提倡“至人之治”。在任三年,修桥筑路,政令清简,深得士民拥戴。万历八年辞官而去,归隐专事著书立说。万历三十年遭迫害入狱,愤而以剃刀慷慨自刎。卒葬北京通县城北马厂。
  李贽一生著述颇丰,可分为史评类、四书类、小说批点类、戏曲评点类、杂述类等十四类八十七种。有《焚书》、《藏书》、《史纲评要》、《四书评》、《九正易因》等重要著作。从李贽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超人。他敢于冲破当时封建罗网的束缚,要求思想解放,大胆冲击封建统治者“禁锢人心”的纲纪。他的思想有许多精髓,如反对保守循规,主张与时俱进;反对迷信盲从,主张实践验真;反对虚言假话,主张童心诚信;反对贪官枉法,主张廉洁治政;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反对苟安卖国,主张务农备战;反对唯圣唯上,主张以人为本等。时至今日,仍洋溢着强劲的时代感。
  李贽在批点《皇明通纪》时,阐明自己“务农讲武”抗击侵略的政治主张。强调“寓兵于农”、“屯田备边”,积极主张士兵一边屯田,一边练兵,做到能战能守,建立巩固的国防。他十分赞赏朱元璋“寓兵于农,有事则战,无事则耕,暇则讲武”的耕战政策。他在《史纲评要》中,称赞秦始皇发兵三十万北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万里长城,用制险塞的行动“是万世之利”。在《藏书·富国名臣总论》中赞扬汉武帝、桑弘羊的“富国”政策和巩固边防、抵御匈奴侵扰的战略措施。特别指出汉武帝抗击匈奴的正义战争,使其后一百二十多年汉朝江山得到稳固,是“光明俊伟之业”。对当时倭寇侵扰东南沿海,他在批点《皇明通纪》中疾呼:“海寇势盛,同时告警,世乱如此,何能以济?”针贬那些苟安卖国的贪生怕死者,一旦边防有事,一个个吓得“面面相觑,绝无人色,甚至互相推诿,以为能明哲。”在家乡泉州,他还组织乡里人民抗击倭寇入侵,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河南辉县白云寺,内保存李贽与友人唱和的诗刻6首 湖北麻城李贽小学

 

  李贽在男女观念上的叛逆思想,是他反对旧传统观念的组成部分。他在湖北麻城芝佛院讲学传道时,不顾社会非议和传统思想的禁锢,大胆招收一些女子为弟子。因而遭到一些封建卫道士的围攻,并写信给李贽胡说“妇女见短,不堪学道”。李贽针锋相对地写了《答以女子学道为见短书》,反对以性别区分见识长短的标志,指出“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假设如是“女人的身,但具有超越男人之见,则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并举出历史上的一些实例,说明女子一样能参政治国。李贽对封建礼教导致男尊女卑观念的批判,在《初谭集》等著作中也有体现。他提出“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那些“才智过人,识见绝甚”的妇女。在婚姻问题上,李贽提倡男女平等,认为“夫妇之际,恩情尤甚”。认为寡妇再嫁,无可非议。
  李贽《焚书·童心说》是谈文艺的著作,要求“绝假纯真”,认为“心之初”,也就是保持原始状态的人之自然本性和本能。“若失却童心,即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斥经典为“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而“童心”是人的未受污染、未经扭曲的“最初一念之本心”。其用心就是要以“真”破“假”,扫荡理学的虚伪性,冲破封建意识形式对人们思想所加的桎梏。其思想内涵富有新的时代征兆,走在时空的前列。
  李贽抨击当时因循守旧的腐败政权,颂扬商鞅、韩非、申不害等历史上的革新人物。对秦始皇十分钦崇,称之为“豪杰”,赞扬“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 对明代厉行改革,整顿吏治的张居正大加推崇,称之为英杰宰相。对孟子、董仲舒、朱熹等儒家显要加以贬议,认为这些人“虽名为学而实不知学,往往学步失顾,践迹而不能造其域。”李贽反对儒家“践迹”、“执一”的教条,斥责这是效颦学步,徒慕前人之迹,反击宋明理学家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极力提倡社会革新和进步,这也是非常超前的先进思想。
  李贽反对孔子“上智下愚”之说,坚持以圣愚平等的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盖王侯将相,士庶人,方外缁黄,佣仆妾妓,无不载矣。”,因而把田横、项籍、李密等人和历代成功皇帝同时列入专论帝王的“世纪”中,把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老百姓列入“讽谏大臣”。他批判了封建理论家“圣人仁万民”的等级制,提出“侯王与庶人同等”的民主思想,主张“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与封建制度的森严等级尖锐对立,这是李贽崭新的民主思想。

 

李贽肖像 河北通州李贽墓


  李贽在国际思想文化界也占有特殊地位,一百多年来,日本、韩国、美国、德国、俄罗斯、法国、瑞士、英国、意大利、比利时、新加坡等国家都有学者做专著或写论文研究李贽。李贽的书尽管在清朝被列为禁书,但在民间却广为流传,甚至走出国门,传到日本,至今还收藏在内阁文库和前田家的尊经阁文库等地方。据疋田启佑《李贽研究在日本》介绍:日本幕府时期著名的汉学家吉田松阴在安政六年(1859年)正月写给妹夫的信中说:喜得《焚书》与《续焚书》,细读之后,感受颇深,不禁为之心折。日本学者认为,松阴接触李贽的文章最迟在嘉永五年(1852年),而后才有信中的真情流露。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向近代化,明治维新的思想先驱是吉田松阴,他在家乡办了松下村垫,这个学校培养了80多名学生,多数学生都为点燃明治维新革命火焰作出贡献。当年吉田松阴为了深刻领会李贽的先进思想,抄了《焚书》、《续焚书》,连《藏书》四大本都抄了一遍。正是受到李贽先进思想的影响,籍以作为精神动力,当时的阳明学派才能推翻日本的封建势力。
  日本不少汉学家对李贽深有研究,1893年三宅雪岭出版过《李卓吾评传》,1934年铃木虎雄著有《李卓吾年谱》(上下卷),沟口雄三著有《中国古典文学大系——〈焚书〉》等3部专著,疋田启佑著有《李贽研究在日本》、《中日对李贽的研究》等2部。据不完全统计,从1893——1993年一百年间,日本研究李贽的专著多达21部,还有数十篇论文。这不能不认为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李贽全集注》列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重点规划,2010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巨著共1300多万字,26册,获2010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这项国家重点课题由首都师范大学“李贽研究中心”主任张建业教授领衔。该书一面世,即受到海内外学术界、文化界极力称赞,《人民日报》、《文学评论》等中外二十多家媒体都发表了书评,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中外二十多所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把此书定为李贽研究和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及指导博士生的重要参考书必读书。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佐藤炼太郎在致张建业教授的信函中称:李贽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著作极丰……李贽对日本有着重要影响,日本对李贽的研究也极为关注,我们一定将《李贽全集注》作为研究李贽的重要读本。
  韩国自唐宋以来与泉州就有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据朝鲜古代史学家郑麟趾所撰《高丽史》记载:自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泉商欧阳征入高丽买卖,至元祐五年(1090年)的76年间,泉州海商赴高丽21批,612人次。占同时期泉州以外宋商总数的37.7%。思想文化交流更是亮点,与李贽差不多同时代的许筠(1569-1618),是朝鲜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多次接待过明朝使臣,又数度出使明朝,在华期间购买许多书籍及李贽著作带回国,许筠思想深受李贽的影响,二者的思想和文学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许筠被朝鲜学者称为“朝鲜的李贽”。后因谋起事被处死。李贽的思想在韩国文化和学术领域至今仍有深刻影响,也最具震憾力。曾经多次来泉州瞻仰李贽史迹或参加学术研讨会的韩国HANBAT大学中文系教授金惠经女士,在2004年12月泉州召开的李贽思想学术研讨会上提交了《晚明思想家李卓吾思想的现代价值》一文。文章指出:李贽是集高度赞扬和深刻批评于一身的特殊人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他的意识比当时的士大夫们超前;……他的个性和言论极为独特,那种大陆性的想象力和批判精神,直至今日仍然应该成为极有探讨价值的、灿烂生辉的文化遗产。其丰富的思想之中,至今仍然存有不可忽视的价值的三个重要方面,即概括并融合了所有抽象和现实问题的综合性;说破生死之明确的生命意识;肯定各个阶层的文化都有其固有的价值和存在意义,强调各种文化并重的文化多元性观点。
  金教授曾翻译过多种李贽著作,写过《李贽的文学论》、《李卓吾的认识世界》等不少论文。在其译作《焚书》“前言”中,对张建业教授的《李贽全集注》、《李贽文集》也作了介绍。金教授还与日本疋田启佑教授、佐藤炼太郎教授及中国国内的一些著名教授联名倡议成立“亚洲李贽研究会”。
  韩国庆熙大学申龙澈教授对李贽也十分崇拜,2002年端午节前来泉州瞻仰李贽故居,当看到故居因年久失修有点破落相,而且里面还有住家,他感慨涕零。申教授对中华传统文化也深有研究,时值韩国“端午节习俗”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他认为中韩两国端午节有着“源与流”的密切关系。
  2012年9月在河南商城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李贽书院,举行纪念李贽诞辰485周年,忌辰410周年国际学术研究会,来自韩国、日本以及国内的近百名学者与会。申龙澈教授在大会上介绍他的新作《李卓吾传》的写作过程和主要内容,以及韩国学术界、思想界对李贽的深入研究。会上申教授把他的著作赠送泉州李贽纪念馆收藏,笔者也把有弘一法师题字的李贽画像和“李贽”、“卓吾”两枚印章的印谱回赠。金惠经教授与韩国宗教文化院文化福祉研究所所长崔元豪也参加了这次盛会,并就李贽思想的研究情况作了介绍。他们认为韩国学术界对李贽的研究和认知率非常高,甚至超过在韩国的中国留学生。这说明在中国,对李贽的研究和宣传普及度还有待升华。泉州不少有识之士呼吁能在李贽故居附近建一座李贽纪念馆,以文物、图片、文字形式全面展示李贽辉煌的一生。把李贽研究提升为“李贽学”。拍摄一部李贽电视片。在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活动年召开“李贽与东亚文化”学术论坛,以多种方式宣传李贽、研究李贽。这是泉州学术界义不容辞的职责。